品牌介紹-Forever Flawless

Forever Flawless旗下專業護膚研發團隊,經多年技術開發與研究證實,將天然鑽石粉末以高科技奈米技術處理,融合MDI複合物(活性化妝品成分)、高級植物精萃、精純維他命、深海膠原蛋白及胜?等多種抗老成分,研發出針對各種老化肌膚問題的六大鑽石保養系列,從白鑽-基礎護理、藍鑽-緊緻拉提、粉鑽-膠原激活、黑鑽-胜?修護、金鑽-黃金奈米到頂尖科技新突破的明星商品- 頂級白金逆齡系列等,再透過櫃上專業美容指導提供有效的保養對策,成就媲美精品等級的護膚商品與諮詢服務,以不具侵入性的奢華保養品,為肌膚達到拉提緊實、美白與淡化皺紋的極致返齡功效。

一份1995年歐洲研究理論中,由醫學博士Mahuzier Francois 領導的研究團隊結論:「微晶磨皮可降低表皮的色素沉澱與陽光傷害,減少肌膚皺紋並撫平面皰疤痕,讓臉部組織肌理變得滑順。」

然而「鑽石微雕」相較於「微晶磨皮」更為奢華、細緻與安全,Forever Flawless採用奈米科技處理後的精細鑽石粉末,作為保養品中去角質的媒介,最高能提升50% 產品對肌膚的滲透力,造就煥然一新的年輕臉龐;而鑽石同是做為完美女性純淨、完美與閃耀的象徵。

MDI複合物是形成細胞外基層與結締組織主要部分的一組化學相關多醣體,為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基質金屬蛋白脢(MMPs)酵素 ,金屬蛋白脢(MMPs)酵素來自生活環境壓力、自然老化而產生,它會剝蝕皮膚的膠原蛋白網,使肌膚產生老化、下垂。經研究證實,MDI複合物能改善黑眼圈與氾紅肌膚、減少魚尾紋、皺紋、肌膚鬆弛、酒槽鼻與蜘蛛狀血管病靜脈曲張等現象,同時能抵禦陽光對肌膚的傷害並增加肌膚自身的保水力與柔軟彈性,快速造就更年輕健康的外表。

Forever Flawless源自美國拉斯維加斯,欲提供消費者奢華、技術先進、尊榮寵愛的保養體驗,在今年三月正式登台,由美容師提供專屬個人的保養對策。目前於敦化SOGO B1F、信義微風2F、天母新光三越1F以及美麗華百貨1F等精品區設有專櫃。

在舞台上蓋一間房,在時空裡交疊的家

傑夫.索貝爾《家》

去年TIFA曾在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斷捨離的物件習題》的藝術家傑夫.索貝爾,今年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繼續以物件打造他的舞台想像——《家》。一個稱之為「家」的空間,也會曾是其他人生活、度過人生的家,索貝爾則在舞台上,從無到有地打造這樣一個空間,並讓那些不同時空存在的居民,同步在舞台上出入、生活,觀眾也將應邀上台體驗,從中思索: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

衛武營傑夫.索貝爾《家》

5/1112 14forever flawless30

5/11 19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INFO 07-2626666Dr.Cink

文字 陳茂康

圖片提供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你坐在那裡,那個屬於你的第幾排第幾號,好好感受椅背的高度、椅墊的彈性,默默適應那不太能自由伸展雙腿的微妙距離,以及必須和旁人分享或讓出的共用扶手;今晚、這一百分鐘,觀眾席的這個地方,為你占有。前一晚、前一週、前一個月,這裡有另一位住客;明天、未來、幾年後,這個位子也將屬於誰。正如《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裡的謝爾頓(Sheldon Cooper)那樣,客廳沙發左邊的座墊是他的專屬席次——這裡就是你的位置。

而劇場,是演出的房子、是觀眾的家,也被稱作“house”或“playhouse”;反過來看,你所居住的地方,也和那個位子、那方舞台相同,曾經在你稱為「家」的這間屋裡、這片土地上,有著其他居民、各類角色在此生活、安歇、上台、離場。你租屋,或終於買了房,會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然後搬遷、易主,轉往他處,在你習慣發呆的角落、貼上來自遠方明信片的牆面、三五好友齊聚共飲的餐桌,過往與未來的住客,又會在同樣的位置,有些什麼樣不同的回憶?

在空無舞台上打造建物,構築「家」的想像

傑夫.索貝爾(Geoff Sobelle)將至衛武營演出的作品《家》Home 便是從這樣的想像出發。他在接受《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的訪談中,講述了進行新家翻修工程時的發現,「我將廚房地板一路往下挖到地基土壤,在這過程中,我看見了地面下舖設的一層層地板,簡直就像個考古現場。」索貝爾開始幻想,許許多多走在同一間廚房裡、在相隔不過短短幾釐米的地板上的那些居民和現在的他,其實全都在不同的時間裡、身處在同一個空間裡——有人進來喝水、有人打開冰箱、有人等著微波食品加熱、有人獨坐獨飲,若將時間軸上的這些「鬼魂」全部並置在一起,小小的廚房突然就變得熱鬧了起來,就像在家裡開party!

索貝爾嘗試將這四壁一隅裡的時空團團壓縮,好似把多重宇宙疊加在一起,又如在歷史場景裡讓全體居民同時登場;不僅如此,他更要在一片空無的舞台上,打造全新又不新的建物,以此構築關於「家」的想像。

從頭開始,索貝爾搬進了燈具、牆面框架、單人床組,折過來、搬過去、擺這擺那,試試看什麼能用、什麼不能用,並從此著手規劃各種空間位置——與其說是規劃,不如說他們合力「變」出了一棟建築(《家》的製作名單中包括「舞台幻象設計」一職),在流暢地施工裝台、巧妙地利用劇場燈光與空間,展現有如魔術般從無到有的「成家」階段之後,房屋內部陳設、區塊機能也漸漸地完工成形,同一時間,索貝爾也有了許多身形相異、性別不同的夥伴——包括索貝爾在內的七位表演者,像是彼此的影子分身,也是互為獨立個體的家中住客。他們在各自的家裡,卻也同在一起;他們急著出門,或在廁所整理儀容、圍著浴巾晃進廚房、下班後提著滿手雜貨返家,在兩層樓的舞台各處飛奔、消失又出現,以好似縮時攝影的節奏,呈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態。

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

當然,演出不止於此,安坐在位子上的你,也有可能接受邀請、進入家裡,參與其中大大小小的事件、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員,與旁人共處一室,一同經歷悲歡,共享最重要、最親密的時刻。而這裡的「他們」,或許也不單指那幾位演員了,節目的後半段將是一場由觀眾(參與者)和演出團隊一起組成的「幻象」,依據前半所建立的氣氛、憑藉互動時慢慢建構起來的規則,起初由幾位演員引領、其後組成人數眾多的社群,最後,當舞台回歸少數個體時,家的組成卻奇妙地在這過程中產生了變化,從而回歸作品的初始提問:什麼是家?又是什麼,讓這個地方成為「家」?是生於斯、長於斯,便稱之為家,是因為那一場場聚會,那一次次團圓,那些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離合、最不可取代的場景都在此發生;抑或是任何一個可誠心接納、能遮蔽風雨、安身立命、歸返歇息的所在皆可為家。

索貝爾曾言:「我們的生活,將永遠是一種『群體生活』,你承襲著前人的生命經驗,同時也為後人留下屬於你的生活軌跡。」從即刻建成的舞台布景到互動共遊的演出形式,華麗的幻覺和有趣的體驗其實也指向了更龐大的題旨,有關人類生活、地方歷史、自我歸屬的種種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真心不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